图:航空飞行营地规划图。   2018年6月13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结合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战略部署,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军民融合,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特色发展高效集约,生态和谐为发展原则,明确了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规划了全省通用航空产业空间布局。   贵州具有叠加的政策优势、独特的战略区位,具备航空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拥有以教练机为主线的飞机整机研发制造体系,在中小推力发动机及零部件研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形成飞机零部件专业化研发、生产企业集群,无人机产业基础雄厚。当前及未来,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迎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发展机遇、深度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改革创新机遇、大力推动全域旅游战略的创新升级机遇、贯彻落实大数据战略的试验示范机遇等战略机遇。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贵州省经济保持增速的有力抓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改善民生条件的有效举措,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部署。   图:贵州通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示意图。   目标   打造国家通用航空示范省   《规划》明确,贵州省将力争用5-10年时间建设成为充分融合区域特色的通用航空全价值链服务集成地,构建国内领先的通用航空制造业体系与产品谱系,建设联络全省的低空飞行通道,实现专业化的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与低空旅游体验,打造门类齐全的通用航空保障体系和现代服务产业,最终形成制造系统化、飞行专业化、保障体系化、服务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格局。   到2020年,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制造、运营、保障、延伸产业齐全的贵州省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全省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达到2万小时以上,省内注册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超过10家,省内通用航空飞行器超过150架(具),在各市州建成10个以上固定运营基地(FBO),在安顺建设飞行服务站(FSS)。打造6-8个精品空中游览项目,4-5条低空观光示范航线,建设一批短途运输和飞行营地示范项目,做大做精现有飞行大会等航空展会。建成各类通用机场20个以上,打造2-3个通用航空特色小镇。全省通用航空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力争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国家通用航空示范省。   到2025年,形成集聚效应好、产业带动强、涵盖全产业链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在通用航空器制造、发动机、系统件、部附件制造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无人机基地。全省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达到5万小时以上,省内注册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超过20家,省内通用航空飞行器超过300(具),建成各类通用机场50个以上,建成30个以上固定运营基地(FBO)和一批飞行服务站(FSS),确保贵州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在周边省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连接西南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低空飞行通道。实现空中游览项目覆盖省内全部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域低空旅游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全省通用航空产业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元。   重点   研发制造 服务保障 低空旅游   (一)通用航空整机研发与制造   民用无人机。依托贵飞无人机研发制造能力,坚持自主研发与合作引进并举,以无人机遥感测绘、货运物流、警用安防、应急指挥、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私人航拍娱乐等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不同级别的固定翼和旋翼无人机研发与制造,未来建成以贵阳安顺发展带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试飞、销售、运营、保障基地。   2-4座轻型通用飞机。依托省内教练机研发能力和通用飞机制造技术、人才积累,在轻型飞机自主研发生产领域实现突破,拓展上下游零部件、维修、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内容,建设国内一流的轻型通用飞机制造基地。   5-30座多用途固定翼飞机与小型公务机。依托贵州省多年深耕教练机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全球知名的5-30座多用途固定翼通用飞机与小型公务机总装生产线,鼓励省内锻铸造企业参与此类机型的机体结构等关键大部件、大部段生产制造,培育配套制造产业。   电动飞行器。主动抢抓电动飞行器发展机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电动飞行器研发和试制,形成新材料机体制造、动力推进与分配系统、新型动力电源等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聚集,打造电动飞行器制造产业体系。   航空运动装备。以空中观光、空中跳伞、空中滑翔等低空娱乐消费为导向,吸引国内外相关航空运动装备制造厂商,重点发展三角翼、滑翔机、热气球、飞艇等航空运动装备制造。   (二)通用航空配套研发与制造   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发动机系统研发与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机载系统研发与制造;无人机系统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通航运营保障设备研发与制造,实现特色化发展,打造贵州通航运营保障设备拳头产品。   (三)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与保障   一是公共服务,包括应急救援,警务飞行,城市管理服务;二是作业服务,包括农林作业,工业作业;三是短途运输;四是飞行服务保障,包括飞行服务站(FSS)建设,航材航油保障;五是通航维修;六是通用飞机改装等。   (四)通用航空现代服务   包括航空学历教育,航空执照培训,军、警航特情处置能力培训,航空展会与赛事,航空会议与高峰论坛,通航产品认证与转化,飞机销售与租赁等。   (五)通用航空低空旅游   通航低空观光。引入立体式观光旅游新方式,开展景区空中游览,力争将全省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空中游览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4A级旅游景区开展特色化空中游览产品,采用景区单点起降的方式,利用直升机、热气球等航空器,在本场范围内提供从空中俯视景区全貌的旅游体验。结合贵州省山地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推出省内示范性低空观光航线,采用直升机和小型固定翼飞机,以低空飞行作为交通方式,形成多点、多线组织的省内低空旅游航线网络,有效衔接省外低空旅游资源,形成多组团式的全域低空观光网络体系。   通航游客转运。构建一枢纽、八中心、多节点的三级通航旅游集散体系,提供高标准旅游集散、信息咨询、运营管理、接待服务和安全管理等服务,实现贵州跨省跨界通航游客转运服务功能。   通航运动休闲。引入或成立航空运动俱乐部,分级分类建设航空飞行营地,争取纳入国家体育总局金字塔式航空运动基础设施体系。发挥贵州多梯度山地资源以及山景融合的优势,开展滑翔伞、飞机跳伞、动力三角翼、热气球、航模等全、特、专的航空运动项目,引导航空运动消费。   航空工业文化游。依托三线航空工业企业旧址、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培训基地等资源,开发飞机生产线参观游、飞机结构解剖游、飞行员养成解密游、通航运营基地参观游等工业旅游产品,满足大众对新型旅游产品的需求。   通航文化娱乐。通航+创意衍生通航+文化体验通航+休闲娱乐,打造航空周边产品创作与体验项目,将航空文化元素渗透到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中,增添贵州省航空元素和发展氛围,打造以身心自由为特色的休闲娱乐产业。   布局   县县通机场 产业辐射广示范项目多   (一)机场布局:2025年县县通机场   2020年,全省建设A1级、A2级通用机场达20个以上以及若干A3级通用机场,运输机场全部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初步构建全省通用机场网络基本框架,覆盖所有市(州)首府、40%以上的县(市)、5A级旅游景区、部分4A级主要旅游景区。   2025年,全省建设A1级、A2级通用机场达50个左右以及一批A3级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县县通机场,总体构建形成以运输机场(通航功能)和Al级通用机场为枢纽、A2级通用机场为骨干、A3级通用机场为节点的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兼容互补的机场网络体系。   2030年,贵州省机场总体布局方案将实现17、17、54网络格局,即由17个兼顾通用航空功能的运输机场、17个A1级通用机场、54个A2级通用机场共同组成的骨干网络,A3级通用机场全面补充,构成全省通用机场体系。   (二)产业布局:一核心、两廊道、三组团   (三)示范项目布局   1、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安顺市。   2、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试验区:毕节市。   3、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园区/通航小镇:安顺国家航空高技术基地(含宋旗航空小镇)、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平坝乐平通用航空产业园、贵安新区航空产业园、遵义播州(龙坪)航空产业园、毕节飞雄机场通航产业园、六盘水盘州临空产业园、贵阳清镇通航小镇、黎阳航空小镇、遵义正安航空小镇、黔南独山通航小镇、黔西南义龙新区通航小镇、黔东南黄平旧州通航小镇。   4、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环梵净山通航旅游示范工程、沿河乌江山峡通航旅游示范项目、施秉喀斯特通航旅游示范工程、丹霞赤水通航旅游示范工程、飞龙寨飞龙湖通航旅游示范工程、务正道通航旅游示范工程、西江千户苗寨通航旅游示范工程、斗蓬山剑江通航旅游示范工程、荔波樟江通航旅游示范工程、红枫湖青岩古镇通航旅游示范工程、黄果树龙宫通航旅游示范工程、马岭河峡谷通航旅游示范工程、万峰林万峰湖通航旅游示范工程、牂牁江通航旅游示范工程、百里杜鹃通航旅游示范工程、威宁草海通航旅游示范工程、瓮安乌江通航旅游示范项目、罗甸千岛湖通航旅游示范项目。   5、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威宁航空飞行营地、百里杜鹃航空飞行营地、韭菜坪航空飞行营地、野玉海航空飞行营地、牂牁江航空飞行营地、坝陵河航空飞行营地、红枫湖航空飞行营地、格凸河航空飞行营地、义龙新区航空飞行营地、茂兰航空飞行营地、佛顶山航空飞行营地、沿河黎芝峡航空飞行营地、习水鳛部航空飞行营地、平坝高峰航空飞行营地、从江航空飞行营地、独山航空飞行营地、贵定航空飞行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