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座机场,爱上一座城。 我想很多人都是因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爱上了这座美丽可爱的城市。 ▼ 网友们称深圳机场为密集恐惧症的治疗圣地。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 有不少旅客反映,猛地进入深圳机场, 会感到头皮发麻,不敢抬头,百爪挠心,眩晕想吐。 其实这只是人在极度兴奋状态下 会有的正常生理反应。 坚持片刻,你就发现 所有的感官都通透了, 身上的毛孔 就像机场顶棚的3.8万个六边形天窗一样 均匀地舒展开了。 ▼ 达到这种状态后, 我们就可以好好观察一下了。 这座神奇的机场,从外观到内部的细节, 全都布满了蜂巢元素, 宛如一座蜂巢主题概念馆。 ▼ 设计者对于蜂巢元素的执着, 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这其中必定是充满了隐喻的。 ▼ 或许他是在向出入港的旅客暗示, 人们就像勤劳忙碌的工蜂,不曾停下来思考, 蜂群的灵魂在哪里,它的未来又在何方。 ▼ 他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顿悟的可能, 赶飞机之余,不妨花片刻时间凝视一下这些洞, 感叹自己不过是乌合之众的一员。 ▼ 细心的旅客一定注意到了, 到达厅的小洞尤其细密, 不规则的小孔遍布整个天花板,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这是对海绵的隐喻, 是为了在抵达的第一时间告诉人们, 深圳,是一座海绵一样的城市, 正在迅速地吸收着不同的人和事, 而且也像海绵一样湿润。 ▼ 不光如此,这种设计还颇具功能性, 能够完美溶解人们因焦急赶飞机 或航班延误而产生的焦虑, 是一种以毒攻毒,十分高明。 毕竟深圳是一个暴雨多发的城市, 准点率经常为零。 像对外宣传的合理采光、科技环保, 不过是一些附加的好处。 ▼ 除此之外,深圳机场的另一个特点, 就是步行距离特别长。 从安检到最远的登机口, 需要走20分钟。 到达的乘客,从下飞机到取行李的转盘, 同样也要走20分钟。 仿佛通向登机口的并不是路, 而是一条永远也走不完的时光隧道。 ▼ 如果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普及全民健身 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但我们可以大胆猜测, 漫长的步行距离 也是一种别具匠心。 配合着布满密集小孔的天花板, 深圳机场让每一名旅客 都有机会完成一次修行般的体验: 你不仅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而且连抬头都困难。 这不正是年轻的创业者们 正在承受的疲惫与艰辛吗。 ▼ 深圳机场就是这样一座像魔方大厦一般 神奇而充满隐喻的建筑, 让途经这里的旅客纷纷陷入思考, 难道我非走这个机场不可? 于是一些人选择绕行香港, 另一些人为了避免再次进入这个机场, 索性在深圳定居了下来, 再也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