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航航空集团又双叒叕宣布涨薪方案了!这次是全体员工涨薪5%,而且是连续第六次涨薪!要知道,过去三年,海航已经逆势涨薪五次,加上这次,每年多掏10亿多人工成本。
前五次涨薪分别是2022年1月,新海航加入方大集团一个月,方威考虑到疫情对飞行员收入带来的影响,将飞行员小时费上调10%;2022年7月,在海航航空2022年中工作会议上,方威提出为机务维修人员涨薪的建议,上涨的薪资在9月发放的工资中得到了体现;2022年10月,方威建议对航空集团参与飞行的乘务长、乘务员和安全员的基本工资予以涨薪,乘务长每月涨1000元,乘务员和安全员每月涨500元;2023年自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基层员工涨薪10%,至此海航航空涨薪政策已覆盖各薪酬序列人员。2024年2月,方威在春节前夕建议“飞行员小时费和机务人员工资上涨5%”。
逆势涨薪,凭什么这么“刚”?
2024财年不少航司都还是亏损,究其背后的原因,有国际市场恢复相对缓慢,有全球供应链不畅导致飞机航材等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汇率波动,有燃油价格飙升,还有汇兑损失等等,总之航空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再看看全球各行各业知名企业2025年裁员、降薪,几乎成了“标配”。比如,欧洲廉价航空巨头瑞安航空2023年初裁员200人,美国西南航空也在2022年底冻结招聘、削减航班。就连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头也扛不住了,阿里、联想、理想汽车纷纷裁员,三星、美西南等国际巨头也在缩减人力成本,联想集团2023-2024财报反映裁减了7500人;理想汽车宣布裁员56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18%;三星电子中国公司通知员工裁员并征集“自愿离职”者,预计将裁减区域销售员工中的8%……
但海航偏偏不走寻常路!不仅不裁员,还连续六次给员工涨薪。这波操作,不仅稳住了员工的心,更让外界看到了海航的底气和担当。
恢复福利+新增特色,方大的“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不是说说而已
除了涨薪,海航还全面恢复原有福利,新增了“孝敬父母金”“方威励志奖学金”“医疗费用资助”等特色福利,公开数据显示,三年多来累计发放节日、生日福利近3.8亿元,为员工父母发放“孝敬父母金”超4.68亿元,为员工及员工家属提供医疗费用资助超1.04亿元,些福利不是噱头,而是印证了那句“一人在方大,全家有保障”。此外,2022年、2024年,2025年三年,新海航为员工发放红包超过11亿元,关于这些红包的定义,根据海航内部的说法,方威为大家发放红包,是对广大员工的关爱,这些红包不是工资,不是年终奖,不是奖金,不是福利,不是劳动报酬,不属于法定收入的范畴,不是必须发的,是股东把自己权益让渡出来给员工,是对立足岗位奋斗奉献的员工的额外关爱,是员工在工资、奖金、绩效、结余奖励以外,额外获得的实惠。
在这么多企业降成本的背景下,海航逆势而上,给员工发福利、发红包,实打实地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与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基数合理吗?民航薪酬体系了解一下
有人可能会问,以属地最低工资作为涨薪基数合理吗?事实上,民航业的薪酬体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尤其是海航,作为一个包含客货运航司、通航、维修和辅业等不同业态的企业,各行业业态内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空勤、机务、航务、非特业等都有不同的岗位类别和薪酬序列,各类企业、各薪酬序列的薪酬结构、薪酬科目及各科目占比都有很大差异。甚至还有一些岗位薪酬结构的科目中没有基本工资科目。
对于这样一个薪酬体系复杂,业态差异很大的企业而言,“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本工资上涨5%的调整基数,确实是确保整体平衡性兼顾内部公平性的有效举措。
新海航刚出ICU,但未来可期
前些日子,方威在会上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新海航刚出ICU,身体还在恢复。”确实,虽然海航2024年整体盈利,但过去几年,海航经历了重整重生,身上还背着一些高资产负债等历史遗留的包袱,面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汇率波动、航油价格高企等严峻挑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属不易。但即便如此,海航依然选择第六次给员工涨薪,看似当地最低工资的5%不是大数目,但按照海航6万多人的体量,随便估算一下每年都要多掏大几千万的成本。累计这笔钱,对刚刚恢复元气的海航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
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因为在方威眼里,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企业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海航的底气,来自对员工的信任
在全球经济低迷、行业市场恢复较慢的背景下,海航逆势涨薪的举动,不仅是对员工的关爱,更是对企业未来的信心。这波操作,不仅让员工感受到了温暖,也让外界看到了海航的担当和格局。
未来,海航能否在方威的带领下再创辉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