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机场空港 >

烈日下与鸟类“斗智斗勇”的机场“驱鸟人”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未知 下载此文章

  当前正值暑运期间,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迎来客流高峰,每天300余架飞机在这里起飞。当旅客们在享受航空出行带来的便捷、安全和舒适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烈日下,时刻关注飞机跑道内的“风吹草动”,与鸟类“斗智斗勇”,以保障飞机起降跑道的道面安全。他们,就是“驱鸟人”。

  7月30日中午11时许,烈日暴晒下的昌北机场机坪热浪滚滚,地面温度持续升高。整个机坪没有任何遮阳物,不远处的跑道上,多架飞机正排队等待地面塔台起飞的指令。该机场鸟害防范室副经理杨宪和她的队员们身着反光背心,在距离跑道约300米处,紧张地注视着机场上空。“现下正是鸟类活动的高峰期,正好是雏鸟离巢学飞的时候,所以这也是一年当中鸟击防范最关键的时刻。”杨宪一边引导记者坐上巡逻车,一边解释道,“鸟类看似小巧,但与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时,两者叠加的相对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一旦发生‘鸟击’,有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记者了解到,每天早晨6点,鸟害防范室的工作人员就会开着巡逻皮卡车准时驶入机场跑道,“针对鸟类活动高峰期,我们增加了人员和车辆,现在每天有5辆巡逻车、18人在飞行区各个地方工作,重点区域安排人员定点值守,其他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就采取流动巡逻的方式驱鸟。”杨宪说。

  从巡逻车上下来,头顶刺眼的阳光照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杨宪和同事万聪行至声波驱鸟器旁,开始进行设备的例行检修。突然,几声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宁静的空气,把记者吓了一大跳。“这就是全向声波驱鸟器发出来的声音,它会不定时播放猛禽叫声、鸟类悲鸣声以及铁轨敲击声等各类声音,鸟类听到这些声音会‘退避三舍’。”杨宪介绍。记者注意到,除了声波防治法,在场区内部,还配备了很多辅助性的物理设施,例如风轮、煤气炮等。此外,地面上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一双猛禽的“眼睛”随风转动。“这是‘恐怖眼’,鸟类的视觉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模仿猛禽眼睛来达到震慑鸟类的效果。”

  行至一处专人定点值守的重点区域,杨宪与值守同事分析鸟情动态。正谈话间,杨宪的目光敏锐地发现远处有鸟群逼近,她立即快步走到开阔地带,举起专业驱鸟枪果断射击。“砰—砰—”两声清脆的枪响划破长空,惊得鸟群四散而逃。与此同时,其他人员驾驶着黄色皮卡,在场地周边发射钛镭弹,进一步驱赶鸟群。“钛镭弹主要用于驱赶高空鸟类和群鸟,射程相比驱鸟枪更远。”万聪指着蔚蓝的天空说。

  昌北机场飞行区有面积2380亩、长13公里的围场路,开车慢速绕行一圈需要约30至50分钟,如果需要检查维修驱鸟设备,巡逻一圈下来则要将近3个小时。由于巡逻期间需要不停地下车检查驱鸟设备是否正常、围界是否松动、排水沟的覆盖网是否完好……车里的空调开了和没开一个样,一圈巡逻下来,杨宪和同事们早已汗流浃背,脸上豆大的汗珠排着队往下滚落。

  事实上,鸟类的多少是检验自然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南昌鸟类资源丰富,但这也给杨宪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我们机场周边活动的鸟类经调查有80多种。鸟防工作需要我们对于鸟类的迁徙,鸟类的习性、体积、食性、飞行高度、危险级别和防范措施等了如指掌。”杨宪表示,虽然他们驱鸟,但并不会伤害鸟。“我们的鸟击防范措施以生态治理为主,把机场打造成鸟类不喜爱的环境。”杨宪向记者介绍,在工作中,他们始终秉持共享一个蓝天的理念,只驱鸟,不害鸟。“我们将草坪高度控制在10至20厘米,既避免鸟类筑巢,又减少草籽产量,从而降低对植食性鸟类的吸引力。同时,针对茂密草丛容易滋生昆虫而吸引肉食性鸟类的问题,我们每月都会开展一次全面的灭虫打药。像7月份这种虫害高峰期,灭虫工作就要频繁一些,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了4轮全面消杀。”巡逻车来到一处排水沟旁,速度慢了下来。“生态治理不仅要断粮,还要断水。”杨宪一边说着,一边观察排水沟覆盖网是否完好,“机场内所有排水沟都已经盖网,这样既不影响排水,又能阻止鸟类来这里饮水。”

  虽然鸟击防范工作繁重枯燥,杨宪却不辞辛劳:“持续的高温作业是对体能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但每当看到一架架航班平安起降,旅客在我们的守护下安全出行,就觉得被汗水浸透的工装充满了意义。”

上一篇:机场也能“造车”啦!青岛机场开辟无人驾驶新场景

下一篇:智慧升级再提速丨纯电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在新疆机场集团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

主办单位:民航发展网     承办单位:北京盛世华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68160386    传真:010-88210800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其言论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

工信部备案许可:京ICP备19053571号-1